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2023·河北沧州·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前中国人常爱说“读书明理”一句话。在乡村中,更常听见指说某人为“读书明理之人”。这个理何所指?不烦解释,中国人都明白的。它绝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学的理、一切自然科学的理,就连社会科学上许多理,亦都不包括在内。却是同此一句话,在西洋人听去,亦许生出不同的了解罢!中国有许多书,西洋亦有许多书;书中莫不讲到许多理。但翻开书一看,却似不同。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若西洋书,则其所谈的不是自然科学之理,便是社会科学之理,或纯抽象的数理与论理。因此,当你说“读书明理”一句话,他便以为是明白那些科学之理了。

——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在人性论方面,他认为“道心”禀受于天地,为“理”之体现,至纯至善,虽下愚小人亦皆有之。“人心”则生于形体之私,善恶相混,驳杂不纯,虽上智君子亦不能无。道心、人心既集于一人之身,即须以“精”“一”功夫加以扩充制约。精,一之道,其一则在“内省”“居敬”,其二则是“践履”“格物致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程朱理学中“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在宋朝形成的原因。
2023-06-2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主观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2-23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几位宋儒的主张。

人物生卒时间著作主张
欧阳修10071072《系辞说》自古圣贤之意,万古得以推而求之者,岂非言之传驶?圣人之意所以存者,得非书乎?然则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由,而尽其理。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
吕陶10281104《春秋论》圣人之道,要在使天下之人皆可以知之,不为高说异论,以态后世。故五经之言大率简易明白,惟道所存。
苏轼10371101《中庸论》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日然。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尹炜10711142《和靖集》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摘编自《杨世文:易简功夫——宋儒的经学取向》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2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题型02阐述现象、得出结论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3 . 唐朝实现了儒道佛三教鼎立,三教各自的外在修养使人们对它们的作用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直到宋代还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这正是时人对三教认识的典型反映。但不少人在这一时期也强调三教的一致性,所谓“殊途而同归者也”。对材料中“同归”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哲学思想方面的相似性B.对儒家道德观念的认同
C.组织结构方面的一致性D.三者服务对象的同一性
21-22高二下·河北·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以后,佛教渐盛。宣扬“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的佛教,得到皇帝、士大夫的倡导、扶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强大的寺院经济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封建朝廷的经济收入.而且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的利益。公元489年左右、范缜写成了《神灭论》主张“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否定“形亡神存”,指责“浮屠害政,桑门螽俗”。

——摘编自杨世秀《浅谈范缜及其<神灭论>》

材料二   宋代“材英佛壮”(以探究请法实相与自我证悟为特征)因义理过于烦琐深奥,逐步趋于式如。与之相对的“功选型佛教”(以功德思想与他力医放为基础)由于契合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并之案必有命块”的传统报应观念,再加上简单易行,颇有民众情绪,成为普通民众佛教修行的主要选择,正是名日繁多的佛事活动和功德回向的福报观念,使佛投这一信仰系统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沸寺呈现出香火鼎盛,信众云集的景象。

——摘场自陈雷(宋代佛数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范填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对宋朝文化的影响。
2022-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这是唐朝统治者奉行遵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政策的结果。三教合一有利于推动
A.宋明理学产生B.佛教一枝独秀C.道教成为主流D.三教差异消失
2022-05-1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20宋明理学-【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
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
2022-04-30更新 | 363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022·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安史之乱"以后;儒家思想家吸收佛教思想中关于心性论的内容来对自身的心性论进行建构,由此,儒家自身理论由唐前期主要以经学形式发展转而进入了对心性理论的发展阶段。这一转变
A.使传统儒学具有了思辨性B.动摇了佛教对统治者的影响
C.成为宋明理学的溯源之一D.完成了儒学信仰重建的任务
2022-03-31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成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2022·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唐朝时,佛教的寺庙经济迅速发展。为此,韩愈认为,面对多出来的僧人应该强迫其还俗、焚烧经书,并将多出来的房屋提供给穷苦民众居住。韩愈旨在
A.抨击君主专制B.维护三教并行局面
C.抵制外来宗教D.重建儒家社会秩序
2022-03-28更新 | 44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成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经学形态的儒学,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它可以发挥“以儒治国”的功能,却难以收到“治心”和“治身”的功效。如果不敢变这种情形,儒学便不能成为全民族的文化共识。于是把儒学的发展空间向人生哲学领域拓展,成为他们的选择。材料可用来说明
A.理学产生的现实原因B.理学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C.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D.儒学文化作用受到质疑
2022-03-14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押全国卷26题 隋唐宋元时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2-23高三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名校
10 .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材料一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论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材料二 宋型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讲究履践,注重实用,强调经世,体现出一种济世情怀。当时士人对流传多年的传统经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绝不轻易认同前人,并对传统经学家“疏不破注”的做法不以为然。最具代表的人物有欧阳修、刘敞、王安石三人。宋代学者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古人。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岚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摘编自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宋代文化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北京冬奥会蕴含传统文化-【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