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中,很多佛像都身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褶层层聚拢,很齐整,袖子也很宽,袖宽几乎垂于地面,这是典型的汉式衣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B.佛教居于正统地位
C.三教思想趋于融合D.中外文化相互交融
3 . 儒术独尊后,在魏晋之际受到佛道冲击后,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明之时,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反映出儒学
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不断自我调节的功能
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D.对各派均能兼容并包
4 . 南北朝时出现了佛教徒为儒家经典作注释和讲说的现象,而儒家讲经仪式中也大量渗入佛教论议的元素。这反映出
A.佛教影响力的下降B.儒学地位的牢固
C.儒学与佛教的融合D.三教融合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指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儒家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
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
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了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代以前,孟子与诸子无分高下,与荀子、董仲舒并称。唐代后期,韩愈从道统的角度把孟予说成是孔子的继承人,并认为圣人之道在孟子以后失传。韩愈拔高孟子的重要原因是
A.儒学丧失统治地位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佛教和道教的冲击D.理学道统思想影响
7 .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2019-12-01更新 | 633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10 .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儒学大师是
A.孝文帝
B.唐太宗
C.韩愈
D.朱熹
2018-1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