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反映出
A.政府的对外文化政策由禁绝转向开明
B.大一统时代推动文化由对抗走向融合
C.儒家思想经受佛道冲击逐渐走向复兴
D.佛教传播转向学者导致弃儒从佛普遍
2021-05-08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故事,此故事自西晋始在中国流传甚广,其流传关键在于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这段材料体现了
A.佛教传入中国成为统治思想B.印度与中国文化有大量共通之处
C.西晋开始出现三教合一潮流D.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
3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020-09-16更新 | 540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0年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代流行的“深衣"将人的身体掩盖得严严实实(左图)。东晋南朝,江南上层社会流行男装宽袍大袖,女装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叠(右图)。促成这种服饰式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耕经济的发展B.审美水平的提升
C.政局的相对安定D.社会思想的变动
2020-04-09更新 | 47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019-11-13更新 | 71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据此指出唐宋之际儒学走向“精微”的原因
A.迎合统治者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思想挑战
C.加强人的道德修养的需要D.儒学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尔还其椟。”陈寅恪这段话认为宋儒
A.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儒学B.为创新佛学而重新阐释儒学
C.名为阐明古学实是吸收异教D.出于爱国心理倡导“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相关历史现象的描述: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孙学功《(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经济发展B.程朱理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C.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要性D.伦理纲常在五代时渐趋崩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