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
2021-09-03更新 | 5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许多士人对佛道思想持较为开通的态度,如白居易就主张“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这表明当时(     
A.三教合一成为潮流B.理学思想开始形成
C.儒学正统受到挑战D.思想活跃体现多元
3 . 北宋欧阳修说:“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朔……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刘敞也指出“然仲舒好言灾异,几陷大刑……背于圣人之道,惑于性命之理者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刘认为董仲舒背离了先秦儒学B.董仲舒的思想对北宋的理学无益
C.欧刘肯定董仲舒对先秦儒学改造D.欧刘的观点得不到北宋儒家认可
2021-11-1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在宋代以前,儒家没有提出一整套完善的修习方式,周敦颐提出“主静”,朱熹提出“静坐无闲杂思虑,则养得来便条畅”等静坐修养心性的观点。据此可知
A.道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儒、道、佛三教合流
C.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儒家消极的出世思想
2021-01-0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人胡适认为禅宗是中国佛教内部的一种革命运动,使佛教中国化、简单化,这才有中国的理学。史学家范文澜说,禅宗僧徒所作的语录,除去佛徒必须的门面语,思想与儒学少有区别。两位学者的认知都
A.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C.否定佛教思想的独立性D.肯定禅宗对儒学的改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并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8 . 刘禹锡曾提出“然则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浸息;佛以大慈救诸苦,广起因业,故劫浊而益尊”的观点。北宋僧人祈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出(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佛教与儒学大同小异
C.佛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范文澜在《经学讲演录》中说:唐武宗时,僧尼二十六万人,寺院奴婢十五万人,田数千万亩佛教本身腐化可以想见;道教炼丹求神仙,但却没有人真正做神仙。材料所述情况
A.为唐朝复兴儒学提供了条件B.表明佛教、道教地位开始衰退
C.反映了儒释道已经相互融合D.佛教、道教的虚伪性彻底暴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