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尔还其椟。”陈寅恪这段话认为宋儒
A.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儒学B.为创新佛学而重新阐释儒学
C.名为阐明古学实是吸收异教D.出于爱国心理倡导“存天理,灭人欲”
2 . 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
2021-09-03更新 | 569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时期,为北魏道武帝所敬重的沙门法果说:“太祖明教好佛道,正是当今的如来,沙门宜应尽礼。”另一名僧人道安也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播颠覆传统观念B.佛教日益适应社会现实
C.儒佛开始出现合流趋势D.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03次组卷 | 6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7 . 魏晋玄学是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它所讨论的问题,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并以老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探究宇宙人生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这表明魏晋玄学的发展
A.助长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泛滥B.促使汉代经学走向辉煌中
C.有利于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D.完成了儒家信仰的重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孟学说被重新诠释并又一次获得了理论权威神圣地位。从文化史的长时段看,自秦汉以来多元并存的思想意识形态经过反复整合,终于进入创造性转换的新阶段”。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魏晋至唐三教并行
C.宋明理学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D.明清儒学呼吁民主
2021-03-07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宋明理学家看来,以往的传统儒学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的阴阳灾异和神学化的论证则更显得粗浅,实际上已误人歧途。针对这情况,宋儒
A.借鉴佛道思想推动儒学思辨化B.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回归本性
C.用天命论和封建纲常解释儒学D.提出对先秦孔子儒学的回归
10 . 宋代思想界的疑经变古之风十分浓烈,统治者的理论基础经常被讨论、批评,一些激进者曾对经书发起全面的进攻,甚至将个人观点凌驾于经典之上,且猛烈指责孔孟之说,致令其门人以夫子之道反究夫子。材料旨在强调宋代
A.不再以儒家经典为是非评判标准B.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思想相对自由
C.商品经济活跃推动儒学思想发展D.新儒学在论争中推动社会的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