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有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获得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虽然唐代统治者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这说明
A.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受到挑战B.战乱时代人们渴求精神安慰
C.道家针对生老病死作出解释D.佛教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A.魏晋玄学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
C.世俗观念的挑战D.无神论思想的挑战
2021-08-31更新 | 6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炼丹又礼佛。这一现象
A.决定了唐代诗人风格的多样B.体现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
C.反映三教并立与渗透的现状D.影响了诗人们创作的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学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创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儒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吸收佛、道的思想主张B.否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
C.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D.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2021-07-12更新 | 3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虎溪三笑”原为晋代佛门传说,传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说明唐宋时期
A.文学创作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B.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佛三家出现融合趋势D.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初年,唐高祖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同时尊奉老子为道祖,以道教为国教。然而在治国理政时,他却说“自古为政,莫不以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博深。”据此可知,唐初
A.佛道主导了政策的制定B.儒学政治生命力仍强大
C.儒释道合流趋势的加强D.三教并行政策受到冲击
8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
A.改变了基本教义B.出现了人文关怀
C.促进了民族交融D.迎合了本土文化
2021-02-05更新 | 951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投壶即“投箭入壶”,源于战国时期的宴饮礼仪,至唐宋已成为一种娱乐游戏活动。北宋司马光作《投壶新格》(投壶礼仪规则),提出“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由此可知,宋代的投壶活动
A.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B.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求D.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排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