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深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鉴于此,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提出了
①“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③“正君心”④“知行合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3-20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3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内容反映出二人的分歧在于
人物主张
朱熹“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伦理纲常永远存在,“不可磨灭”;致知格物只是一事
陆九渊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

A.天理与人欲的关系B.理是否为世界万物之本原
C.儒家伦理道德的地位D.理的存在形式与求理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王阳明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这一思想
A.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B.蕴含一定的平等意识
C.强调了知行合一的价值D.否定了孔子的修养论
5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以下主张或言论属于朱熹的有
①“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存天理,去人欲”   ④“天地之化日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9-19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主张,体现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7 . 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8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019-01-30更新 | 963次组卷 | 49卷引用: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考模拟政治试题
9 . 中国某思想家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完善的行为都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过程。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该学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A.“正君心”B.“心即理也”C.“为天地立心”D.“夫人者,天地之心”
2021-05-09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