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王阳明给弟子们讲程颢的某观点时,弟子不悟。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这反映出王阳明
A.主张理只存在于民间B.坚持因材施教
C.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D.倡导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加试题】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称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日久自然见真知
B.思想观点复杂多变,愈争辩则愈明朗
C.文献记载掺杂主观,史料考证极重要
D.过去与现在相纠缠,历史解释显立场
3 .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2019-05-07更新 | 432次组卷 | 33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人在研究朱熹的理学时说:“这正是在传统文化的伦理理性笼罩下积久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即重善的道德之理而轻真的规律之理……。”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轻真的规律之理”的是
A.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B.格物致知
C.正君心、平天下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2019-03-13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上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B.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6 .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2018-10-15更新 | 1161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8 .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
——腾讯时政新闻
(1)两千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     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
——秋风《必须在学术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春秋以来到近代中国人对“民本”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       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三概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9 .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