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四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下表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4)材料五表中①②分别是哪一学派?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2 .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B.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2019-07-11更新 | 224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止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黄宗羲
2019-06-29更新 | 1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朱熹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朱熹继承并发展了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
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
5 . 朱熹编注《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的著作中对社会群体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细致的规定,这反映了
A.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B.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
D.朱熹理学强化等级与秩序
2019-06-17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陆九渊
D.王阳明
7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2019-06-03更新 | 858次组卷 | 6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
A.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
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
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
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
2019-05-20更新 | 54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D.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C.格物致知在于明德
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2019-02-24更新 | 19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4月高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