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阳明
2 .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至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除此之外,董仲舒还提出了哪些主张?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汉代新儒学的影响和地位。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5)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他们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
(6)你是否同意材料五中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20-09-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象,进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这表明朱熹
A.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B.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
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
2020-09-08更新 | 6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中叶以后,王学兴起,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该学说信徒众多,对旧制度、旧道德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下列属于这种“冲击”作用的是
A.引发人们对君主圣贤的质疑B.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被取代
C.君主专制制度趋向于极端化D.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被抛弃
2020-09-05更新 | 53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5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理论D.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020-08-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55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宁中学2019-2020学年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
A.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C.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  )
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2020-06-22更新 | 37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灏程颐主张君臣一体,应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熹倡导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与治理天下。两者的思想
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B.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守仁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
A.良知在修养中的主动性B.用良知来支配人的行为
C.对客观知识的学习D.发明本心安身立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9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宁夏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