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方法论的政治伦理思想。“仁”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又是现实管理中用作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为政治国的最高原则。“仁”的表现形式是“礼”,“礼”的内核是“仁”。孔子“礼”的思想传承于周礼,它是一种保持社会各种人“明份”,从而使社会有序的思想,是一种外在他律性的规范和典章制度。“中庸”则是孔子提出的修身、处事的理论原则,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度”,强调人与人关系中,要“执两用而中”,无过无不及。例如,在君臣关系中,要加强君主权力与尊重臣民权利相统一,君主驭臣又接受臣民的监督,臣民可以匡正君主的行为而不能越界;官民关系中,官府要宽以待民,人民要知礼而为。

——摘编自魏雪《先秦儒家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宋代儒学的表现形态是理学,它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它主要讨论“性与天道”的哲学问题,并旁及文化的各个方面。理学的出现加强了封建主义精神压迫,同时它又是儒学思想中精华的发扬光大。当理学家离开关于“天理”的说教而论述治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朱熹在研究文化遗产时,非常注重独立思考,他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理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和“国格”观念,在一些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身上也发出了光芒。如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土牢里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先秦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2 .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悠久的教育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自宋代白鹿洞书院学规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教育教学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教育改革在变法中有何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得出这一认识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该教育方针的时代背景,并就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新高考改革配套方案,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年~1077年)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道救世的儒者

人物简介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出为名相,处为名贤,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之风气,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继承、发展了儒家积极的入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二十岁时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宋理宗称其文“忠心肝胆好似铁石”,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文天祥一生秉承儒学为人处世的信条。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等名言名句。
林则徐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曾任湖广、陕甘、云贵总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编撰《四洲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相对完整的介绍西方的世界地理书。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张载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