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至善完美,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由于掺杂了气质之性,使得宝珠蒙尘,而教育在于变化气质,在于复性,所以要去除蒙蔽,灭人欲,回复完美至善的天命之性。黄宗羲强调后天的学习,学习“善”的知识,养成至善的性。两位思想家
A.都强调学习对完善人格的作用B.理论内容、形式上的主张不同
C.都重视“天命”对人生的影响D.都认为人性之初以“善”为主
3 . 探求事物发展之规律,需要回到原点,并在其延续与变迁中时时考量其“初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思想的创新和政治的支持才使该思想成为主流,按“思想家——统治者”的思路概述儒学在材料二示意图中“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历史意义。
4 . 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下列理学理论成果,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A.二程的“天理说”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陆九渊的“本心体悟”
D.王阳明的“致良知”
5 . 观念史研究人类观念随着时间的演变而表现、保持和变迁的历史,君臣观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公羊传注疏》有如下一段记事:冬,戎侵曾,曹羁出奔陈……戎将侵曾,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曾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上述史料表明,先秦时期儒家描述的君臣关系不是单纯地服从与效忠,而是一种有条件的理性配合。

——据何休《春秋公羊传注疏》、胡宝华《从“君臣之义”到“君臣道合”》整理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日:“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翼凭嘉谋,致天下于太平耳。”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在士大夫的言论与主张上常常透露出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它让人明显感觉到先秦以来以父子君臣、尊卑贵贱为主要表征的君臣观念,正在向以君臣道合为基础、具有一定平等色彩的新君臣观念转移。余英时先生认为打破秦汉以来“士贱君肆”的成局自始至终是宋代儒家的一个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一据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等整理


(l)阅读材料一,结合孔子有关君臣关系的主张,阐述“有条件的理性配合”。
(2)概括材料二中太宗的观点,请以魏征为例对此予以说明。
(3)在对君臣观的研究中有以下两种认识,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一种作答:①有学者认为,论及唐宋时期,“贞观故事”一度成为与三代相媲美的治国典范,是理想政治的现实代表,但是宋明理学家却对唐朝政治多有批评。试对这种“批评’’予以论述,并指出朱熹认为如何才能国治、天下平?②有学者提出,“故宫显现了儒家礼制在君臣关系中的表现”。试以午门为例,对此予以说明。
2020-09-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阳明说过,“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所谓良知,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亦是长存他本来面目耳”。材料说明王阳明的“良知”
A.集理论与反思于一体B.体现了心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C.与佛教学说一脉相承D.汇集了传统儒家思想精华
7 . 王阳明给弟子们讲程颢的某观点时,弟子不悟。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这反映出王阳明
A.主张理只存在于民间B.坚持因材施教
C.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D.倡导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图是《×学者思想研究》一书的目录(局部),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最有可能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2020-06-22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人在研究朱熹的理学时说:“这正是在传统文化的伦理理性笼罩下积久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即重善的道德之理而轻真的规律之理……。”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轻真的规律之理”的是
A.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B.格物致知
C.正君心、平天下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2019-03-13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上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82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