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2 . 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2021-06-29更新 | 839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都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家庭制度,编纂族谱,建立宗祠。朱熹认为儒者应该努力从事个人修身,并进而扩展到家族。他们的这些主张反映出
A.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B.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
C.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D.传统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2021-03-15更新 | 790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颍上县人和私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代王阳明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称为阳明心学。其弟子王畿曾提出: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这反映出阳明心学
A.利于衍生思想解放的倾向B.得益于西欧的启蒙运动
C.推动了传统科技实现突破D.具有客观唯心主义色彩
6 . 朱熹编撰《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一现象
A.表明儒学更加关注现实B.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
C.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D.提高了民众道德修养
7 . 董仲舒提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朱熹认为"'为政以德'者,不是把德去为政,是自家有这德","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二者的主张
A.与传统儒家思想根本不同B.在"德政"方面明显对立
C.有利于统治者施行"仁政"D.分别吸收了道、佛的思想
8 . 有学者指出,朱熹不仅将《家礼》中传统婚姻“六礼”简化为纳彩、纳币、亲迎“三礼”,“以从简便”,而且还指出贫富老疾的客观差异并不构成施行家礼的阻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简化传统宗教信仰礼仪B.重构儒家传统礼教体系
C.维护理学封建正统地位D.扩大礼教在基层的影响
9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2021-01-10更新 | 17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唐朝统治者整体而言,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材料三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从汉至唐推动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