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1 . 甲问:“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乙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们探讨的是
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万法唯识D.格物致知
2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2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下列有关于理学表述错误的是
A.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B.强调“格物致知”
C.提倡“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4 . 中国古代的某位思想家,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张载C.朱熹D.王阳明
6 . (北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先生语五》记载:“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其求理的方法是
A.致良知B.内心反省C.心即理D.格物致知
7 . 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程颐、程颢曾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一说法
A.确立了三纲五常儒家伦理观B.将伦理纲常提高到本体地位
C.导致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D.成为格物致知的理论基础
9 . 有些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这种“认识论”称之为(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D.自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020-12-11更新 | 718次组卷 | 4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