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朱熹说:“亲亲之杀(注:杀,等级差别之意),尊贤之等,皆天理也。”这反映了理学
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B.强调对天理的自觉认识
C.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D.将儒家的伦理纲常哲学化
2022-02-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晚明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观点,对该观点历史进步性的阐述正确的是
A.具有鲜明的民主启蒙色彩B.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C.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022-01-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程颐、程颢曾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一说法
A.确立了三纲五常儒家伦理观B.将伦理纲常提高到本体地位
C.导致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D.成为格物致知的理论基础
4 . 下图所示为朱熹编写的部分书籍。朱熹的这些作品

《蒙童须知》

《朱子家礼》

《易学启蒙》

A.意在重新解释儒家经典B.促进了儒家思想世俗化
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依据D.侧重于族规家训的重建
2022-01-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朱熹在《朱子家礼》中从祠堂、丧服、土葬、忌日、入殓等仪式,将“孝”从理念的、抽象的“孝”转化为世俗的“孝”,倡导敬宗收族,对婚丧嫁娶等习俗规范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这说明
A.儒学思想体系不断完善B.基层治理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C.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D.理学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2022-01-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艮为王阳明的弟子。王艮的一生对泰州学派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由于他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明白易懂。材料表明此时的心学
A.主张工商皆本B.反对君主专制C.代表市民阶层D.有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指出:“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个圣贤的心。口虽不能言,耳虽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言、不能听的圣贤。”这反映了王阳明
A.注重个人的内心反省和修养B.侧重良知和社会道德伦理
C.反对宋代以理学为官方哲学D.认为心是圣贤的唯一标准
8 . 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说,王阳明曾相信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而连续七天“格”竹子之理,结果“理”未明却得了一场大病。不懈摸索的他,终于在贵州龙场驿突然觉悟。他悟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A.“心即理也”B.“格物致知”C.“正君心”D.“致良知”
10 .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