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该认识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2019-07-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宋明理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D.开始受到西方人文主义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反对在圣贤经书中打圈子,主张“为学需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求诸吾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
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
4 . 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展拓。”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阳明在阐发“致良知”
2018-12-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儒学逐渐
A.经世致用化
B.世俗化
C.官方化
D.思辨化
6 . 程朱理学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B.饮食是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一部分私欲,主张个性适度自由
2018-11-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2018-1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中国一儒学家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位先生应该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