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以下言论是他的观点有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③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
3 . 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下列古代思想家对仁的阐述对应错误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人道德自觉
B.孟子——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C.程颢——仁者能化物于无形,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D.朱熹——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主和自由以及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以下主张或言论属于朱熹的有
①“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存天理,去人欲”   ④“天地之化日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9-19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阳明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这反映了王阳明
A.继承“性本恶”B.倡导“格物致知”
C.强调“致良知”D.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中把“良知”解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文中的“良知”是指
A.教条主义B.自然规律C.思想潮流D.内心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内容反映出二人的分歧在于
人物主张
朱熹“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伦理纲常永远存在,“不可磨灭”;致知格物只是一事
陆九渊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

A.天理与人欲的关系B.理是否为世界万物之本原
C.儒家伦理道德的地位D.理的存在形式与求理方式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元晦强调(     
A.灾者,天谴也;异者,天之威也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C.格物致知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021-08-2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人聂豹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于身心一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
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