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朱熹生活在南宋,乱世的混乱与动荡迫使他去思考如何进行社会治理,重塑万民所仰的社会道德。为此,他提出(     
A.“为往圣继绝学”B.“为政以德”
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
2022-12-24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1)历史试题
2022·湖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程朱理学主张成就圣人和君子的理想,个人是圣人君子之道的起点。阳明心学的终极判断标准不是圣人之道而是具有良知的自我,个人按照自己的良知,真诚去做即可。这反映了
A.个人主义思想的兴盛B.阳明心学突破了理学的局限
C.新儒学存在尖锐对立D.理学注重个人的修养与素质
2022-05-24更新 | 467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大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
2022-03-26更新 | 857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诊断性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朱熹之学讲"格物致知",以心物为两事,主以心格外物,致天理存、人欲灭。王守仁则认为人心本与天理相系,不当由外物求天理而当求于本心。由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宇宙万物的本原所在B.求理的方式和途径
C.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D.儒学的地位和作用
2022-02-19更新 | 779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