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认为,“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之已随之”,而倘若“循夫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这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的利义观念,主张“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知行合一可以实现礼义的调和B.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C.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
2022-11-13更新 | 164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守仁说:“你来山中,看到这几株花树,它们才存在;你不来山中,看不到这几株花树,它们就不存在。”他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之化日新”
C.“知行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
4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2022-10-20更新 | 543次组卷 | 6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光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五十四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022-04-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
2022-02-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王阳明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这一思想
A.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B.蕴含一定的平等意识
C.强调了知行合一的价值D.否定了孔子的修养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认为:“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王阳明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由此可知,二者
A.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地位B.在求理的途径上相互矛盾
C.都强调践行道德的重要性D.对格物致知进行了批判
9 . 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只读书明理,不践其实,不但非真知,而且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A.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B.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C.明确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D.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代思想家湛若水认为:“心即理也,理即心之中正也,一而已矣。”王阳明曾说:“晚得友于甘泉湛子, 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湛若水的思想(     
A.继承了王阳明心学的精髓B.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反映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D.缓解了明朝政府的统治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