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阳明的弟子王日,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
A.缓和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B.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
C.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D.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
2 . 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理就是人心;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②克己复礼为仁。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③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④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2022-07-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陈献章认为“道为天地之本”,但又强调通过个人的涵养来“内求诸心”,实现“道心合一”。与这一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4 . 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表明朱熹强调(       
A.经世致用B.责任担当C.知行合一D.实践探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
C.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D.体现了家国情怀的观念
6 .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一言论出自(     
A.战国时的儒学B.汉代的新儒学
C.魏晋道家学说D.两宋程朱理学
7 . 关于教育步骤,他主张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要“知之浅而行之小”,从十五岁以后,进入大学阶段,大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要“知之深而行之大”,教材应先学《大学》《中庸》《孟子》。材料中的“他”是(       
A.韩愈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2022-06-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南宋儒生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在爱梅、种梅、赏梅,长期观察记录梅花各种形态的基础上,撰绘了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梅花喜神谱》。他观察到梅花有的花型很像一把扇子,就会联想到这是儒家教化天下,赋诗一首说明其意,他的行为(       
A.体现了“发明本心”B.遵循了“格物致知”
C.表明了“明心见性”D.表达了“致良知”
9 . 北宋张载主张:政府将地主私有土地划分为“井”,每900亩分800亩给佃户,剩余100亩由获地佃户共同耕种,收获物全归地主;同时,政府任命地主为田官,管理原有佃户。这一构想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土地兼并C.促进社会公平D.复兴孔孟儒学
2022-04-19更新 | 62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