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朱熹认为,“心者,人之知……知觉从义理上去则为道心,知觉从利欲上去则为人心”。因此他主张必须让人的知觉从义理上去,使心中装有仁义礼智,从而达到一种不为物累的崇高境界。材料体现了朱熹
A.“存天理,灭人欲”思想B.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C.“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用“心”感悟世界的认识论
2021-10-18更新 | 690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2021-06-29更新 | 838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
C.凸显“家国一体”观念D.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
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
2020-10-29更新 | 727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2019-03-12更新 | 3125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暨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1次组卷 | 10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