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进

夏商受天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敬天保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春秋战国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无为而治、兼爱非攻、以法治国
秦朝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尊崇儒术
魏晋佛、道盛行,贵儒尊道,玄学产生
隋唐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宋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明清致良知,陆王心学;李贽等活跃儒家思想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社会思想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朱熹曾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教导生徒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陆九渊应邀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反复教育士子们不要追求官资高低,而要做一个“供其职,勤其事”进而利国利民的君子。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与心学开始分道扬镳B.理学与书院发展交相辉映
C.儒家思想完成哲学化建构D.科举改革推动理学的繁荣
3 . 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理学体系而存在,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塑造了一种十分具体的、以理学为特质的儒家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宋代理学
A.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B.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C.开始关注家庭的教育D.注重探讨现实生活
2021-12-01更新 | 389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这反映了张栻
A.淡化婚姻中金钱观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重农抑商思想严重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形象演变的过程

时期内容出处
西晋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南朝操虽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世说新语》
唐朝君不见魏武(曹操)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邺都引》
北宋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朝阿瞒(曹操)长驱压吴垒,饮马长江投马棰。英雄只数大耳儿(刘备),仿佛芒砀赤龙子。程俱《北圃怀古》
金、蒙古阿瞒(曹操)狐媚无多罪,谁作桓文得到头。刘昂《读三国志二首》
元朝汉家一片当时土,肯为好雄载歌舞。销尽曹瞒(曹操)万古魂,落日漳河咽。吴师道《铜雀台》
明朝刻意强调曹操装病谄叔、杀吕伯奢全家、屠徐州、哭袁绍、梦中杀人等一些情节。罗贯中《三国演义》

——摘编自曹龙《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曹操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要求:持论据,表述清晰。)
6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7 . 宋代朱熹编著《家礼》《小学》《童蒙须知》等著作,对人们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具体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材料表明宋代理学
A.已经确立了官方哲学的统治地位B.对基层百姓政治管理施加影响
C.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D.决定着社会伦理风尚发展方向
8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儒学的普及化和世俗化
C.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9 . 明清时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B.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10 .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但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导致吴歌表现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异端思潮的影响B.散曲等艺术形式冲击
C.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D.人们个性受到了压抑
2021-09-26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