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路清晰,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文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不乏儒家思想文化自觉者和自信者。儒家思想文化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留下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轨迹,弘扬着刚健自强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摘编自刘维民《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3- 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一理学。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据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普通高中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吕思勉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其一,周秦之变。先秦为封建时代,秦汉以后是郡县时代,“其情形显然是不同的”。其二,新莽败亡。自东周进入乱世,周秦诸子皆谋挽救世运,直至新室王莽推行社会全面改革失败,此后不再产生根本改革社会的思想和行动。其三,盛唐结束。唐宋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转变,唐中期之前未脱离胡化性质,安史之乱后则在政治与学术上恢复汉化,宋学虽大成于庆历之世,实则导源于隋唐之间,继盛于元和之世,到庆历间,已是其成熟之时了。其四,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优势遭到严重冲击,这可以说是旷古未有的大变局。

摘编自李波《吕思勉的中国史观》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