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
2022-03-26更新 | 859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再看朱子对于诸葛亮的讲法:“诸葛孔明大纲资质好,但病于粗疏。”“武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孔明本不知学(法家思想),全是驳杂了然却有儒者气象,后世诚无他比。”而朱子所重视的则是诸葛亮“一出于公”“以义为之”的心智。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朱子非但赞美诸葛亮的资质,对他的“本领”也是相当肯定的。“本领”是朱子论历史人物的重要概念,“本领”如何是朱子评论历史人物高下的重要标准。朱子认为“品藻人物,须先看他大规模,然后看他好处与不好处”,在此基础上“方定得优劣”。

——摘编自张元《评朱熹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对诸葛亮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2022-03-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2021-06-29更新 | 839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考前压轴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朱熹曾说:“俚俗相传,疫疾能传染人,有病此者,邻里断绝‘不通训问’,甚至虽骨肉至亲,亦或委之而去。伤俗害理,莫此为甚”。朱熹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疫情面前更要重视天理人伦B.人伦秩序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
C.天理是万物的本源D.正心诚意是对理学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载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种,分别属于善和恶来源,只有用“自明诚”和“自诚明”的修养方法,才能“变化气质”,从而提出了新的人性论命题。据此可知
A.张载科学解释了人性本质B.张载的人性论为理学奠基
C.其修养方法源于象山心学D.理学开始具有了思辨特征
2021-0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钢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检测(B)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对于人家,总是尽诱掖提携之责,从没有压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们亲近,都归向我们来。

(二)我们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伦理。政治管束的力量,虽较 松懈,社会团结的力量,却极坚强。所以基础极为稳固。

(三)从智识方面论:我们最普遍的观念为易,我们大家所公认为最适当的手段是中庸。 我们不论什么人,从没有认环境为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最不固执。

——摘编自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结合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也可自拟论题),得出结论。(要 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019-01-30更新 | 6483次组卷 | 90卷引用: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见,朱熹意在说明
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
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读圣贤书
B.诚敬存之
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
2018-10-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018-10-01更新 | 455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