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
C.追求财富是人的合理欲求D.存天理消灭追求财富的欲望
2 . 宋代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多为私学,二程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州县官学亦发达,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时还设书学、画学与算学;书院教育兴盛,弥补官学不足。由此可见,宋代教育(     
A.以官方哲学作为指导思想B.注重应用科技的学习
C.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编写蒙学读本《小学》,内篇有《立教》阐述先王所以教人之法;《明伦》说明五伦的关系;《敬身》讲解孩童修身养心的重要和相应的规矩;《稽古》记载古代前贤的崇高德行。外篇有《嘉言》《善行》。这表明朱熹(     
A.重视行为和家庭教育结合B.看重历史教育意在传承先秦儒学
C.注重伦理道德和正面教育D.穷理与笃行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论
4 . 朱熹提出:知在我,理在物,这“我物”之别,就是其“主宾之辨”。为解决“主宾之辨”,朱熹
A.提出系统的“格物致知”认识论B.主张客体“物”应该顺应主体“我”
C.强调主体“我”自身的道德修养D.认为主体“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宋明理学D.信仰得救;致良知
6 . 时人评价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龄)之意欲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由此可见,“此颇不合”是指
A.天理人欲的关系B.万物之本源
C.儒家伦理的地位D.理的求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张载自称他的学问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时,他坚信周礼必可行于后世,还特别强调谱系、世族和宗法。据此可知,他
A.局限于对传统儒学机械传承B.致力于强化儒学的社会功能
C.摒弃了先秦儒学的人文情怀D.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理学体系
8 . 朱熹的《家礼》一书,对日常生活中体现三纲五常的礼仪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他的《小说》一书,专从儿童教育方面宣扬儒家伦理纲常,要求儿童的行为遵守“礼”的规范。这说明
A.血缘宗法制依然发挥作用B.三纲五常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
C.朱熹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D.儿童是理学思想宣扬的主要人群
2020-08-30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理论D.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020-08-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55卷引用:内蒙古通辽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两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荀子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