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2022-10-20更新 | 544次组卷 | 6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熹深入研究古代礼制,并结合当时的习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设计了新的规范。在倡导敬宗收族的同时,朱熹在家礼中对民间社会的诸如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习俗规范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朱熹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中央集权B.确立了理学正统地位
C.打破了宗法观念D.推动了礼制的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朱熹等理学家,倡导具有平民色彩的民间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主张通过举办“义仓”“义学”“义冢”等,达到敬宗收族、义恤乡里的目的。这反映出宋代理学
A.维护传统礼教B.注重品质修养C.强调社会责任D.主张经世致用
2021-06-15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张载强调:“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以居贤德善俗”,“今欲功及天下,故必多栽培学者”。这说明他认为在社会建设中
A.必须由道德素质良好的人来领导B.从社会风气的根本入手调节才能有效
C.教育是决定社会治理水平的要素D.知识分子群体应当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曾问宋代思想家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奉礼》

材料三   被称为狂人的著名思想家李贽,他曾说:“人但率性而为,勿以过高视圣人之为可也。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

——李氏文集一八明灯道古录卷上

材料四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程颐的观点代表了我国儒学中哪一派的思想?该派思想中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2)材料二合材料三中,朱熹和李贽对待“圣人”所作所为的态度有何不同?
(3)归纳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不得摘抄原文)
2021-02-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新”在何处。
(4)依据材料四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7 . “北宋五子”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一一理学。这表明理学
A.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B.开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C.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9 .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弘扬佛教、道教的教义
B.激励人们加强自身修养
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D.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10 . 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
A.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