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有一理学家,在反思唐末政治时,认为“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并在为同为理学家的兄长所写墓表中,高度评价其兄“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这位理学家
A.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B.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
C.编辑《四书》成为理学经典D.确定了理学最高范畴“天理”
2021-03-31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摘编自《孟子离娄下》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摘编自《二程遗书》

材料三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 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君臣关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的思想特点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影响。
2021-01-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朱子家礼·序》中说:“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於其间,以为一家之书。……诚愿得与同志之士熟讲而勉行之。庶几古人所以修身齐家之道,谨终追远之心,犹可以复见,而於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可见朱熹制定《家礼》意在( )
A.以儒学指导百姓日常生活B.践行格物致知求理之法
C.淘汰儒学中陈腐落后观念D.推动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   《礼记》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意义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议题。南宋朱熹的解释是
A.研究事物以获得知识并明道德之善
B.探究万物使心正身修家国治天下平
C.探究万物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D.穷究事物道理使知性不受外物牵役
6 . 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应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法家理论思想
7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思想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张载自称他的学问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时,他坚信周礼必可行于后世,还特别强调谱系、世族和宗法。据此可知,他
A.局限于对传统儒学机械传承B.致力于强化儒学的社会功能
C.摒弃了先秦儒学的人文情怀D.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理学体系
9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理论D.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020-08-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55卷引用:2013-2014学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宋明理学指的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①程颢和程颐   ②程颢和程朱   ③程颐、程颢和朱熹   ④王阳明和陆九渊
A.②B.③C.①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