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   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平等理论。首先,他重申天地乃万物之本,提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的命题,他说的天地实为自然。这一命题将世界本原还给了自然,否定了天理——太极的神秘性权威,这就为平等理论的展开铺平了道路。其次,他认为“大道”的本质只能在世间尘俗中寻求。他说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既然人道无别,那么,道的表现也就不外乎日常生活,称之为“人伦物理”。再次,他认定人性是自然产物,人人具有,无增无减。他说“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下视世间之夫妇为也。……夫妇之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之一,卢梭的自由平等思想和社会契约理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富人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和权利,用公共利益这个谎言诱哄人们建立“一种不偏袒任何人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维护公正与和平的规则”,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起源的。第二阶段,政府的建立使人们有了政治上的差别,普通人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不平等刺激了个人的欲望,人们开始渴望权势和威望。第三阶段,权力和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会进行更加残酷的剥削,直至最终的暴君专制,而人民就成了最卑微的奴隶。

——摘编自武霞、赵毅《唐甄与卢梭平等思想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平等观的基本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导致人类不平等的原因,并指出卢梭为解决不平等问题所提出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与卢梭的平等常说在本质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卢梭学说产生的原因。
2020-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剐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至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吾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9-12-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面对现代化潮流,中国近代思想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理论。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观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和严复引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共同构成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公开提出“西化”的目标,宣布要“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随后,“现代化”一词逐渐代替了“西化”。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认为,从前我们常要说要西洋化,现在常说我们要现代化;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现代的”;中国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因此主张对中国文化实行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改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文化主体地位变化的角度,评述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演变过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摘编自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史大纲》

材料二   “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夫妇人不出阃(kun,三声。指古代女子居住的内室)城,而男子则桑孤蓬矢(有远大志向之意)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谓见有短长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而彼卑卑者乃专咎于好酒及色,而不察其本,此儒所以不可议于治理欤!

——摘编自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

材料三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致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摘编自许苏民著《李贽的真与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出其精华与糟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妇女观。指出这些观点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学说是如何体现“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材料二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咸以孔子为是非,未尝有是非。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与法家学派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