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

人物

思想观点

薄伽丘(1313年~1375年)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有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人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更无从回避。”

王艮(1483年~1541年:江南泰州学派”代表人物)

“平时只是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夫”

李贽(1527年~1602年)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根据表信息,提出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樊树志著 《晚明大变局》 目录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2021-10-1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宋、明两朝若干历史事件对照简表

朝代

经济

政治

文化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田制不立”,土地买卖频繁;
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
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
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法”;
出现谏院。
理学兴起;
词、曲、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
苏黄米蔡四大家,主张“有意无法”;
“三大发明”完成。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苏州的丝织业、佛山的冶铁业兴盛;
出现大规模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
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八股取士;
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
心学成熟;
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
世情小说盛行;
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
西方传教士来华。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概括由宋到明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0-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简介(部分)

人物籍贯思想主张
黄宗羲浙江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江苏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湖南循天下之公
康有为广东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梁启超广东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福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广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有关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古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广义上的考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包括考试制度、考试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在内的“考试文化”。中国古代繁荣的农耕经济为考试提供了物质基础。小农经济孕育了务实中庸的思维模式、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指引着知识分子参与到考试中来,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又使大规模考试成为了可能。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更是因其蕴含的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被欧美国家广泛借鉴,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李贽的思考,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但是在欧洲,所谓的“异端”思想却成长为参天大树.
一一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评析材料中关于李贽的悲观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