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
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
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
2019-03-08更新 | 609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相关言论。
“儒者之学,经天纬地”,学者“不为迂腐,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全望祖《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君子之为学”,“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以求“明学术,正人,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经世之大略”,“所贵乎史者,述往以未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这说明三人都(  )
A.推崇格物致知B.主张以史为鉴
C.关注社会现实D.强调知行合一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