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D.挑战儒学正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异常活跃,有一位思想家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该主张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B.论述了“王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C.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D.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思想武器
2021-05-13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至善完美,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由于掺杂了气质之性,使得宝珠蒙尘,而教育在于变化气质,在于复性,所以要去除蒙蔽,灭人欲,回复完美至善的天命之性。黄宗羲强调后天的学习,学习“善”的知识,养成至善的性。两位思想家
A.都强调学习对完善人格的作用B.理论内容、形式上的主张不同
C.都重视“天命”对人生的影响D.都认为人性之初以“善”为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尤为重要。以下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关于这方面的主张是
A.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B.以天下之权,寄天才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D.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2021-07-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共美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其中的规律性是由“理”与“势” 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体现的。由“理势合一”而构成的“天”即是人类历史的主体,它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下列各项中,与此相对应的主张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C.“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先气后”
D.“天地之化日新”、“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
2020-07-12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思想家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其主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循天下之公
③物质变化有规律
④唯物论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8-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学考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 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 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如果我们置身太和殿广场之上,又会有另一种感受。整群建筑采取院落方式组合,向横向发展,大殿最高处只有30多米,但其性格内涵表现得似乎更加深沉而丰富,庄重严肃之中蕴含着平和、宁静与壮阔。庄重严肃显示了“礼”,“礼辨异”,强调区别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渲染的天子的权威;平和宁静蕴含着“乐”,“乐统同”,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维系民心的和谐安定。在这里既要保持天子的尊严,又要体现天子的“宽仁厚泽”,还要通过壮阔和隆重来彰示皇帝统治下的这个伟大帝国的气概。

——萧默   《建筑的意境》


(1)材料一中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出现的“明显的转变迹象”在思想领域有哪些表现?这些思想有何价值?
(2)关于故宫太和殿,学者一般有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强调太和殿是极端皇权的象征,一种是强调太和殿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倾向于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18-07-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为政,不在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2018-04-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