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2016-12-13更新 | 532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________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春秋繁露》B.《四书章句集注》
C.《藏书》D.《明夷待访录》
4 . 政治制度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央行政制度作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四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4)材料四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政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020-04-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