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 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 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益多安。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点意义。
2 . 历史进程中的延续与变迁、继承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明清)的商业中心分布图。任意选取其中一幅地图,充分提取信息,判断其所属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
2022-04-2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疫情复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历史进程中的延续与变迁、继承与发展

材料一   



(1)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明清)的商业中心分布图。任意选取其中一幅地图,充分提取信息,判断其所属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原因。

材料二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
2021-08-1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顾炎武认为,自万历中期以来,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造成“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他主张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这反映了顾炎武
A.经世致用的思想B.重农抑商的思想
C.反对君主专制思想D.近代的民权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读诗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020-08-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简述中国古代思想演变历程。(用思维导图书写)
7 . 从左图到右图,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2018-08-27更新 | 479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18年8月高三返校考历史试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不仅传承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古今图书集成》;浙东学派黄宗羲;《万树园赐宴图》;
《抱朴子》;书圣王羲之;傅咸《纸赋》
《玄秘塔碑》;定州富人何明远;王建《汴路即事》
《梦粱录》;武器发明家唐福;《石炭并引》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