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
2022-06-14更新 | 4408次组卷 | 36卷引用:专题06 明清帝国-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0-07-11更新 | 7928次组卷 | 85卷引用:专题03 宋元到明清(4大考点11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3 . 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

——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

材料二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

——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


(1)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学行表现,指出当地人了解其学行的途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
2022-11-27更新 | 1883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16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     
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B.抨击君主专制
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
2022-10-26更新 | 1025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难点18 常见选择题问法解读与技巧分析-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夫之指出,"天为民立君,君置臣以佐其治天下,故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若君待臣以非礼,视臣如草芥,辱其人格,屈其志气",臣则应当坚持原则,明确为臣辅佐之责,保持个人的节操,而不应在"天下无不是底君"的名义下盲从受辱,逆来顺受。此论(     
A.是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叛逆B.隐含着限制君权的进步思想
C.矛头直指君权神授的思想D.阐述了民族气节的重要意义
2022-11-26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学兴起B.思辨哲学没落C.儒学地位动摇D.经世思潮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四《从祀》条中说:“周程张朱五子从祀,定于理宗淳祐元年,颜曾思孟四子配享,定于度宗咸淳二年。自此以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元至明,先王之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从这段论述看出顾炎武(     
A.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重视道德气节
C.是程朱理学道统的坚定维护者D.重视“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潮。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黄宗羲提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顾炎武倡导“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可见黄宗羲和顾炎武均主张(       
A.分化事权以提高行政效率B.重设丞相以削弱君主专制
C.小国寡民以维护天子威严D.民主选举以实现地方自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