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2019-10-25更新 | 524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南省湘潭电机子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3 . “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导致此思想潮流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衰落
B.市民阶层广泛兴起的需要
C.宋明理学思想束缚被打破
D.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2019-03-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2019-03-02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5 . 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陆九渊“心即理也”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12-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浏阳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摘自《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意志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2018-11-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李贽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D.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2018-11-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反省内心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2018-11-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1) 据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概括各个时期相同的历史特征。       
(2) 根据材料概括“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国和西方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 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