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17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2021-09-27更新 | 5048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思想家的出生地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或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儒家学者偏重名物制度、章句训诂,讲求的是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反映在察举和科举的各种通经考试上,只是墨义、注疏,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顾(炎武)王(夫之)两先生,是讲程朱理学的。黄(宗羲)先生是讲陆王之学的。他们读书都极博,考证都极精,而且都留意于经世致用,制行又都极谨严,和向来空疏,迂阔、猖狂的人,刚刚一个相反。……反观国内,则朝政日非,民生日困,风俗薄恶,寇盗纵横,在此都觉得相沿的治法,有破产的倾向。稍一深思熟虑,自知政治上、社会上都须加一个根本的改造。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至宋代儒家学者学术风格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宋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清初儒家学者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过程中有何作用?
6 . 孔庙从祀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者附祭孔庙。孔庙从祀延续千年,其间以“传道”“明道”儒者居多,如朱熹等。清代,范仲淹成为以事功著称从祀孔庙的第一人,开创了以“行道之儒”从祀之风气。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对改革的推崇B.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范仲淹学术影响扩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常国驱连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式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盖“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幼难逸。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规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闻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钦美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子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
8 . 从两汉到魏晋时期,儒学积极融合佛、道等思想;隋唐时期,文化领域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局面;宋明出现了里程碑式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但是清代文化却日趋琐碎,金石学、考据学占据了主流。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社会转型的迟滞B.文化多元发展的特点
C.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力D.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9 . 有学者指出: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标轴上出现了由负到正的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欲战胜天理并且取得主导位置B.中国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精神的动力D.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
10 .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