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
A.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D.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
3 .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答问四》一文中,指出圣人修《春秋》并非仅仅“为为人臣子者言之”、让“乱臣贼子惧”的一本书,更是“为为人君父者言之”、让“君父惧”的一本书。由此可知,钱大昕的思想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
C.反思了儒学的伦理观念D.彰显了严谨的考据学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中国文化经过了无数的起起伏伏。反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其兼容并蓄的胸怀,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富民”主张,如唐甄认为“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颜元提出“富天下,强天不,安天下”。这些主张
A.使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B.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义利观
C.为民本思想注入时代价值D.削弱了工商阶层的影响力
6 . 孔子批评管仲在礼仪上“僭越”不知“礼”,却因其联合各国,抵挡了夷狄的进攻,称其“仁”;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家反对宋儒空谈心性。由此可以哲出儒学的主要特征是
A.重视秩序B.经世致用C.重视人伦D.不断完善
2021-05-23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清初思想家唐甄曾说:车是载物用的,舟是渡河用的,圣贤的出现在于救民于水火。如果车不能载物,就不如无车;舟不能涉水,而不如无舟;圣贤不能救民,则不如无贤。这一言论旨在(     
A.鼓励人民革新生产工具B.树立经世致用的学风
C.继承发扬荀子儒家思想D.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
2023-02-10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明代地方官并非严格按照客观性的法律条文对案件做出审判,而是以是否违反“礼”,作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的依据,同时用“情”“理”“义”等话语对当事人进行劝诱和教导。明代地方官此举
A.发挥了儒学的教化作用B.反映出君主专制统治的弱化
C.导致社会秩序日益混乱D.表明理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2022-06-26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封闭管理四月份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路清晰,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文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不乏儒家思想文化自觉者和自信者。儒家思想文化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留下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轨迹,弘扬着刚健自强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摘编自刘维民《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文人结社风气浓厚,隆庆、万历时期的文人社团达到了41例,天启至崇祯前期更是达到了68例。明初文人社团人数通常在10人左右,明代中后期则有数十甚至上百人,复社成员人数达到三千多人,势力覆盖大江南北。兴起之初的文社,主要活动是精研八股、选文刻书,以便在科考场上脱颖而出。明代末年朝内政要“援社为重”,朝外社团则“丐党为荣”。复社士人以东林党后继为已任,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

——摘编自张涛《明清之际文人社团发展的历史转向》等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提出“合群救国”“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张,得到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的响应,从京师到地方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其中有以政治活动为主体的学会,如强学会、保国会;也有以讲求知识与学术为旨趣的学会,如上海的务农会、地图公会、浙江的化学公会,主要是仿效西方学会的范式,研究专门知识或新学,力图在知识与技术方面,促进社会进步;还有以社会改良风俗为主的学会,如不缠足会、戒鸦片烟会等。戊戌时期的学会一般都有公开的章程,明确规定其宗旨、活动内容、会员入会条件、会务管理制度等。上海强学会章程里规定学会要举办的各项事务,“每事各有详细章程,举办以后,随时集议”。各学会都设有会务管理和办事的机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采取选举形式产生。

——摘编自彭平一、曾杰《论戊戌学会的现代社团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文人社团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时期的学会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