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2023-02-08更新 | 564次组卷 | 18卷引用:14·纲要上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他们把人的幸福还原为平等的个体诉求,倡导重欲、尚利、责私的价值取向,不再把幸福的维度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枷锁之内,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A.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B.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
C.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D.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核心相吻合
3 . 明清之际,思想界对旧道统和统治阶级提倡的正统思想进行了批判,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在文学领域,文学家们对现实进行了直接的批判。更有些学者把目光转到经济与社会问题上来。这说明(     
A.儒学正统思想地位丧失B.文学作品是现实的反映
C.经世致用思想受到重视D.新的社会转型已经出现
4 . 18世纪,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存在着东学西传。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播,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将中国的无神论和唯物论、“仁政”“仁君”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民本限君的政治理论等文化资源加以理想化的描绘。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伏尔泰等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准确
B.中国文化促进了他国文明的发展
C.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启蒙思想一脉相承
D.中国的文明发展领先于欧洲各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6 .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松弛
7 . 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断言,“饮食男女皆义理所从出,功名高贵即道德之所归…确曾谓人心本无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王夫之认为,“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价值趋向是
A.存理灭欲B.理欲并存C.格物致知D.以民为本
8 .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君诚有道,何至于弑,遇弑者皆无道君也……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俾其君为有道之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此观点
A.凸显对纲常伦理的维护B.对君主专制进行反思
C.说明了正君心的重要性D.强调君主应实行德政
9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这种“新思想系统”
A.与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对当时社会转型影响巨大D.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2021-01-29更新 | 13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万载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