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思想家叶适对理学的批判,首先是针对理学家大肆宣扬的“道统说”展开的。按照程朱理学的“道统说”,“道”之传递,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至孔子,孔子传曾参,曾参传子思而再传孟轲,至宋代又为二程和朱熹相继承接。叶适对尧至孔子的道统传递并无异议,但对孔子之后的传递系统,他认为这明显属于杜撰。在此基础上,叶适进一步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二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还十分注意把中国儒家经典传到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如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1626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译《五经》为拉丁文,在杭州刻印。入清以后,意大利传教士殷铎泽和葡萄牙传教士郭纳爵将《大学》译成拉丁文,称之为《中国之智慧》。随之,殷铎泽又译《中庸》,书名为《中国政治道德学》。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欧洲出现的“中国热”现象。
3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系统地评述了清代学术史,该书开篇即以欧洲文艺复兴相比,认为清学的特点也是“以复古为解放”,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不是舶来品、西洋货,而仍是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儒学传统。清学与文艺复兴治学形式类似的共同原因是
A.儒家纲常思想的束缚作用B.近代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C.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4 . 黄宗羲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
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指出材料中“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这一观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6 . 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分别是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对二者的思想文化进行比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伦有着类似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古希腊在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发展了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泰勒斯的天文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等这些从哲学中过渡派生出来的科学思想,为构筑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必备的思想要素。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却或远或近地疏离了自然科学,他们不像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几何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是肩负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伦理胜过关心自然本身,而且善于从自然的规律反躬自省,寻找社会的和谐之本。

——摘编自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命题,并加以评述。
2020-01-19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评述的是
A.三民主义学说
B.先秦政治制度
C.西方启蒙思想
D.晚明民主思想
8 . 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是其共同思想主张
B.其主张对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起起了一定作用
C.其思想体系与儒家无继承关系
D.其思想主张是当时社会变化的体现
2018-10-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全椒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列举了17、18世纪部分中外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表格反映了丰富的信息,请从中选择相关信息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父子。父子是血缘关系,君臣是共事关系,前者是天生的尊卑关系,后者却不然,因此不能“视天子之位过高”。这就不但与宋明理学把君臣父子的尊卑秩序视为一体大不相同,而且也与原始儒学以血缘氏族为国家根本从而由“父子”到“君臣”也颇相背离,黄宗羲痛斥“三代”之后的“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业,所定的典章制度实际上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所以主张彻底变革,以建立真正的法,黄宗羲说“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一个极大的思想突破……黄宗羲所要建树的“法”的内容是什么?其中重要的两项是“置相”和“学校”,前者“置相”是设立宰相,实际已接近于近代责任制的内阁总理……后者“学校”则接近于近代议会,并非仅教育机关。

——摘编自李泽厚《经世致用观念随笔》

材料二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尽管处于萌芽状态,它却始终呼唤着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出现反映它的存在,适应它的需要的意识形态……明末清初,激烈的阶级斗争给予具有启蒙性质的哲学思想以强大的推动力,在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的前夕,新兴市民的反封建斗争,曾经一度蓬勃兴起,最为激烈的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空前地冲击了整个封建制度,同时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分化,部分在野开明地主及知识分子不满朝政的腐败,要求改革现状,作为东林党人的后代,黄宗羲从小受到反封建的熏陶,在东林党人遭到残酷镇压后,黄宗羲反封建激情一度被推向顶峰。清兵入关和清初政权的残酷暴行,更加深了他的这种认识。

——摘编自程志华《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步性进行简要的评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进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