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6 道试题
1 . 民心向背影响国家治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俯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君臣同治的基础是“为天下”和“为万民”,而“非为君也”。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臣》中指出,在“新民本”政治思想体系中,君臣之间不再是垂直的隶属关系,而是平行的“共曳大木”的同事关系,“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共同对万民负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因此臣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娃也”。

——谢贵安《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时期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在思想领域出现一股批判思潮,直指当时政治制度、思想和学术风气。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一些新主张,给当时思想界注入崭新气息,给后世以深刻启迪。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思潮主要批判对象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从14世纪到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了一场场风暴的洗礼,因世界在风暴中遭到猛烈打击,新生活观、宗教观、政治观形成,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新的制度和理论构想。一个新世界逐渐在人民头脑中形成,并在实践中显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思想领域经历了哪几次风暴?并具体说明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和欧洲思想领域出现的共同特征。
2022-08-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强调世间万物各自都有各自的特性,这是上天赋予的,不能强求使之统一。他从一物各具一乾元,人人各正一乾元出发,肯定人的独立人格,“然则人人各正一乾之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乃以统天者归之乾,时乘御天者归之圣,而自甘与庶物同腐焉,不亦伤乎!万国保合有是乾元之德也,何尝一日不威宁也。乃以乾为天,以万为物,以圣人能宁万国,以万国必威宁于圣人,不益伤乎!”

——摘编自赵频《李贽启蒙思想研究》

材料二   黄宗羲清醒地意识到,专制制度的本质是特权人治。他明确指出,君主专制下的社会,由于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因而没有公法可言。其所谓的“法”,只不过是维护特权阶层利益的工具而已。因此,他反对“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并提出了“治法先于治人”“公天下是非于学校”“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新理念。

——摘编自郭淑新汤小宾《论黄宗羲“启蒙”理念中的“敬畏”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发展的意义。
4 .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1)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
(2)分别指出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最主要的异同点。
2022-06-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君为臣纲的君主专制上,在三纲中,君为臣纲是核心。但由明朝覆亡引发的思考还不能有新的发展,他们能够怀疑和批判宋明理学,在那个时代已经是佼佼者,因此,说他们是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武器仍然是先秦儒学,仍然是民本思想,没,清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因他们的存在而有任何改弦更张的迹象。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因而,“自由”也是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里所说的自由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或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恩格斯称赞:“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

——摘编自郑晓宇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关于“民本”思想的主张。并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出的“升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概括汉代儒学的主要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2-03-0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落……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

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
2022-01-02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摘编自李贽《赞书》

材料二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摘编自许苏民《李贽评传》

材料三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相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的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的态势。
2021-1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从思想角度看,明清之际的“新变”表现在
A.否定孔孟儒学B.冲破“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C.主张民本思想D.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