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1 . 明末冯梦龙曾言:“偶阅《王文成公年谱》,窃叹谓文事武备,儒家第一流人物。暇日演为小传,使天下之学儒者,知学问必如文成,方为有用。”于是撰成《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这一笔记小说。据此可知,冯梦龙撰写此作意在
A.提升心学的政治地位B.纠正空谈心性的学风
C.推动小说文学的发展D.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
2 . 明朝中后期,邓定宇言其为学不做天、不做地、不做圣人,而只求自得;龙溪认为“立命所以尽性”;李贽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出现上述言论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儒家主流地位动摇
C.人文主义精神复苏D.西学东渐影响凸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学其名也。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

夫唯无才无学,若不以讲圣人道学之名要之,则终身贫且贱焉,耻矣。此所以必讲道学以为取富贵之资也。

——摘编自李贽《初潭集》

材料二   一物各具一乾元,是性命之各正也,不可得而同也。万物统体一乾元,是太和之保合也,不可得而异也······然则人人各正一乾之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

——李贽《九正易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   不言理财者,绝不能平治天下。

——李贽《四书评·大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李贽思想形成的因素。
2022-03-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强调世间万物各自都有各自的特性,这是上天赋予的,不能强求使之统一。他从一物各具一乾元,人人各正一乾元出发,肯定人的独立人格,“然则人人各正一乾之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乃以统天者归之乾,时乘御天者归之圣,而自甘与庶物同腐焉,不亦伤乎!万国保合有是乾元之德也,何尝一日不威宁也。乃以乾为天,以万为物,以圣人能宁万国,以万国必威宁于圣人,不益伤乎!”

——摘编自赵频《李贽启蒙思想研究》

材料二   黄宗羲清醒地意识到,专制制度的本质是特权人治。他明确指出,君主专制下的社会,由于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因而没有公法可言。其所谓的“法”,只不过是维护特权阶层利益的工具而已。因此,他反对“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并提出了“治法先于治人”“公天下是非于学校”“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新理念。

——摘编自郭淑新汤小宾《论黄宗羲“启蒙”理念中的“敬畏”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发展的意义。
5 . 下表所示为明清之际的学者王夫之和戴震的有关言论(部分)。可见,两人的主张
记述出处
“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下》
“理者,存乎欲者也”,人欲“生于血气”,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声色臭味之欲,是非美恶之知,皆根于性而源于天”戴震《绪言》(卷上)

A.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创新B.批驳天理与人欲的统一性
C.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与推崇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6 . 清初学者阮元说:“自明季(明朝末年)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天文、算术)遂微。”士子们“束书而从事于游谈”,“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这从侧面反映出明朝末年
A.经世思潮的萌发B.传统科学的停滞C.社会危机的加深D.社会阶层的固化
7 . 学者郭建龙认为,西汉之后的中国古代哲学可分为两大周期:第一个周期从西汉开始,到隋唐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在每一个周期中,又都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分别是:建立期、庸俗期、反抗期、变异期。材料中的“变异期”可能是(     
A.天人合一、玄学B.玄学、理学
C.三教合一、实学D.玄学、心学
8 .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以君为尊,形成了“民本一尊君”的政治思想。明代中后期,一些儒生、士大夫在与专制君主的“冷战”和对抗中,特别是在明清易代的刺激下,提出了“民本一限君”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的变化
A.顺应主流意识的嬗变趋势B.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色彩
C.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D.根源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022-02-24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9 . 明清之际出现了“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出现反映了(       
A.这一时期社会剧变B.宋明理学发扬光大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快乐观简表(部分)

时间学说代表人物内容
公元前5世纪儒家孔子
孟子
儒家的乐在于精神之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此外还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16世纪反正统意识的思想家李贽在维系儒学道德价值前提下,从基于“知足”之上的“贫乐”,转向基于“不知足”之上的“富乐”;从源出于“惕励”“战兢”的“无逸之乐”,转向源出于闲情逸致的“逸乐”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快乐去自由竞争、追求利益,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从而使总体的幸福快乐达到最大量。如果资产安全与平等不能兼顾,就必须放弃平等,而维护私有财产的安全
1848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共产主义要“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建立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公有制社会,使财富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快乐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士大夫快乐精神的内在转向》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组或两组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快乐观”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2-08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仿真模拟卷(湖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