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对于清代的乾嘉考据学,以往学者多认为它是“文字狱”导致的消极后果。后来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考辨、诠释来评判前人的学术得失,发明原典大义,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据此可知清代(       
A.考据学的产生具有学术背景B.统治者支持乾嘉学术的发展
C.乾嘉学派比较重视经世致用D.考据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先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的真相,到现在还在学者间研究而没有完全解决。简单地说,就是真的孔子死了,假的孔子在依着中国的经济组织、政治状况与学术思想的变迁而挨次地出现。譬如说:汉武帝继承汉高祖武力统一中国以后,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而单独推尊孔子,就表面上看,孔子的思想,到这时期,似乎大发展了。其实完全不然,因为汉朝所尊奉的孔子,只是为政治的便利而捧出的一位假的孔子,至少是—位半真半假的孔子,决不是真的孔子。这还不过是说孔子因政治的变迁而变迁;倘使说到学术思想方面,那孔子的变迁就更多了。近人梁启超说:孔子渐渐地变为董仲舒、何休,渐渐地变为马融、郑玄,渐渐地变为韩愈、欧阳修,渐渐地变为程颐、朱熹,渐渐地变为陆九渊、王守仁,渐渐地变为顾炎武、戴震。

——摘编自周予同《孔子、孔圣和朱熹》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真假孔子的含义并分析探寻孔子真相的现实意义。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观点进行述评。
2021-06-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代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综合。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包含生产伦理、消费伦理、分配伦理和交换伦理等方面,侧重于经济和道德的整合,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材料一

思想家主张
管仲“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耕种、播种)。”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二   自秦之后,以先秦诸子中道家、儒家为主整合其他思想,构成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特色之一。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乘虚而入,成为经济伦理思想的另一资源,直至隋唐统一、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复苏。宋明时期,一方面产生了程朱理学影响下的经济伦理,另一方面在民族纷争日益严重的挑战下催生了“儒家功利主义”的经济理论。明清之际,“泰州学派”王艮创立“百姓日用之学”,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本末论,顾炎武也从同样的人性观点出发,提出圣人“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时期经济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到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嬗变,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时期阶段表现
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孔子提出“仁”和“___”的学说;孟子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_____为主,礼法并施
西汉完善与独尊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尊崇儒术,兴办_____,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至隋唐吸收与改造儒、佛、__交汇融通,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宋明转型与成熟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_____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明清批判与继承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倡“________

2023-02-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微专题03民本与崇德:古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提炼】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0个微专题(新教材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