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在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一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主要表现为(     
①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
②徐光启、宋应星、李时珍等人的科学思想出现
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产生
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最终达到顶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18-01-09更新 | 26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四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4)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5)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017-10-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