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0-07-11更新 | 7912次组卷 | 85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
2020-10-05更新 | 5322次组卷 | 49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公共机关)。”这表明黄宗羲
A.摆脱了纲常束缚B.提出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C.倾向于限制君权D.表达了人民主权的观点
4 .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恋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而清雍正帝提出“凡士农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黄宗羲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B.雍正帝的主张符合了社会转型需要
C.两者的对立是两大阶级对立的表现D.明清之际社会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黄宗羲极其重视宰相的职位,他主张将宰相的地位提高到几乎与君主相等。他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乎宰相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据此可知,黄宗羲重视宰相职位是为了
A.否定君主专制的合理性B.批判君主的腐朽昏庸
C.希望健全中央集权机构D.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
2020-01-25更新 | 480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0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
A.君主以民为本B.反对君主专制
C.经世致用思想D.实行以德治国
2021-05-01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诸多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庭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材料三中家庭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2021-1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②“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
③“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