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顾炎武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2 . 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二者的共同点是(     
A.崇尚天人合一B.提倡个性自由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梁启超明确表示顾炎武“在清学界之特别位置,一在开学风,排斥理气性命之玄谈,专从客观方面研察事务条理”。钱穆则认为“亭林‘经学即理学’之论,虽意切救时,而析义未精,言之失当”。据此可知
A.两者皆肯定“经世致用”的学风B.历史人物评价无法形成明确定论
C.时代背景决定对历史人物的认知D.阶级属性是历史评价的主要标准
2021-02-26更新 | 5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
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
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2021-01-29更新 | 469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6 .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1283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选修文科历史试卷
8 .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2020-11-04更新 | 396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他还反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这说明顾炎武
A.强调为学应求务实的学风B.分析当朝政局动荡的内因
C.用民本思想批评君主专制D.论述了君主统治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