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比较董仲舒与黄宗羲主张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


(2)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材料三   作为一名决策者,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英国.伊文思《邓小平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实践标准具体解读的内容。并指出材料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但他们所崇尚的理性不同于17世纪的来自于神的天赋的理性,而在于更多地接近感官和经验现象。他们是批判现实的启蒙思想家和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再沉迷于思想的领域,而是纯粹现实和世俗化了。

——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比文艺复兴的新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丧失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西方特别是德国学者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根治西方社会弊端,“借中国智慧,释自身焦虑”,倾向于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期待从那里寻回疗救自身的灵药和补正自身文化的方略。

——陈从阳、桂莉《德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中国文化热原因初探》

材料三   在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中,他经历了从以借鉴西方为重,到以中国固有文化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所导致,同时也与西方的学说、主义在中国实践频遭挫折密不可分。

——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杜亚泉》

材料四   ……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栽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酪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腆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物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文明者,社会之生产物也。社会之发生文明,犹土地之发生草木,历史视界其草木之种类,常随土地之性质而别。西洋文明与吾国文明之差异,即由于西洋社会与吾国社会之差异。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1)材料二中西方学者对自身文化有何反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亚泉思想转变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学者对中西文明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材料一

关于法律,东西方先哲的认识不尽相同。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与统治者关系密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圣人治国依靠礼乐,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他还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认可亲人之间包庇犯罪。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城邦人的习惯和教育不服从政体的精神,最卓越的法律也没有用。”他还强调执法要公正,认为“法律控制所有的人”。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对法律的遵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法律认识上的差异。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部分条款

第134条依法订立的契约,对缔约当事人双方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仅得由当事人双方相互的同意、或根据法律许可的原因,始得取消。
第544条所有权为对物完全按个人意愿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法律及规定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并在事前受公正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第1384条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之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之损害,均应负赔偿之责任。

(2)近代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以上条款中均有体现。阅读材料二,请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结合所学,简述上述原则产生的背景。

原则一:损害赔偿原则:对应条款序号:_______________原则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对应条款序号:_______________原则三:契约自由原则:对应条款序号: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3)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部法律文件,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1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清初之儒,(黄)宗羲……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

材料三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3)为了将“旧思想”洗刷干净,陈独秀等人领导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政治斗争。
2020-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武清区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8 . 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该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开始兴起D.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9 . 在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启蒙运动,存在在着不一样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不仅是启蒙思想家,而且是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是启蒙思想的自我批判者,他在批判启蒙思想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思想。

——摘自曾誉铭《启蒙的自我批判:论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在《罗马书》中,保罗认为如果想获得救赎,就必须无条件地相信耶稣;这与贺拉斯的“敢于认识”相对立,而这一格言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明确表述了信仰上帝与启蒙运动的运用理性之间的冲突,并意识到这种冲突是难以克服和不可避免的。在最终试着去澄清他所谓的“启蒙”的含义之后,康德也并不能回避“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这一关键问题。他同时代的人都热切期盼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康德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并不是。

——摘编自【意】文森佐·费罗内著《启蒙观念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自己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口号的认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论证“18世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一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