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斯宾诺莎说:“思想和言论自由比任何事物都更为珍贵。”为此他提出了(     )
A.任何言论和自由都不受限制
B.自由只能属于封建君主
C.自由的解释权属于教会
D.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2 . 下图为小马同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绘制的19世纪中期某国形象漫画。该国如此“自负”的理由不包括
A.号称“世界工厂”B.掌握海上霸权
C.科技水平领先D.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可转让。不受侵犯,不准分割。按照卢梭的理论,每个人都向群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指的是
A.自由平等
B.法律至上
C.主权在民
D.公共意志
2018-03-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虽然他们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是洛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合理的、天然的,自然状态中是可以有私有权的,而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可能有私有权的存在。另外,他们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但是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他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过小国寡民的生活,向往古典城邦的共和制,希望进行直接民主。

——摘编自《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之比较》

(1)据材料,概括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异同。

(2)结合所学,指出洛克和卢梭的思想对本国政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
1778年2月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 ,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才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并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他的骨灰从此长眠在巴黎先贤祠中,永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凭吊和瞻仰,人民亲切地称呼他为“精神王子”。雨果曾这样说过:“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伏尔泰进行简要评价。
2017-10-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8 .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们各自放弃其仲裁权并把它转交给一个中间人(指公共权力机关);同时保留其生命、私有财产。   中间人若侵犯其生命财产,人民有权推翻他。中间人同其余社会成员是一种契约关系。

——洛克《政府论》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的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018-02-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1单元-第2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材料表明洛克具有(  )
A.主权在民的思想B.天赋人权的思想
C.社会契约的思想D.三权分立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