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舒衡哲(Vera Schwarcz)说:“十八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渴求从宗教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则为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争,这种奴性源于家庭权威而不是神权专制。历史条件的差异使启蒙具有不同内涵。”

——摘编自《关于五四运动中的启蒙精神的探讨》

材料二       余英时说:“我们看了鲁迅的例子最能明白‘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其所凭借于旧传统者是多么深厚。当时在思想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他们反传统、反孔教之际首先便有意无意地回到传统中非正统或反正统的源头上寻找根据。因为这些正是他们比较熟悉的东西,至于外来的思想,由于他们接触不久,了解不深,只有附会于传统中某些已有的观念,才能发生真正的意义……有时尽管他们笔下全是外国新名词,若细加分析则仍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旧格局。”

——摘编自《浅议五四运动中的启蒙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世纪欧洲和20世纪中国启蒙运动的内涵。并指出导致内涵不同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2-2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没有单独提出理性主义,但他们把理性贯穿于人文主义的整个内核,置于崇高的地位。……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提出幸福就在人间,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应当追求凡人的幸福,即爱情、财富和荣誉。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材料二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类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这两个观念赋予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种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如果说自然神论和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确立了一个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自然世界,那么同时期迅速发展的自然法学派则确立了一个依照社会契约而运行的宪政社会。……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把理性主义推向了极端,百科全书派的响亮口号就是:“把一切都拉到了理性的法庭面前来接受审判。”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方理性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革命逐步将人从自然的物质约束与神的道德约束中解放出来,新的历史观随之登上舞台。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遍规律的追求;二是对普遍价值的追求。正是得益于科学理性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普遍人性的探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形成了新价值观或道德观,即卢梭、伏尔泰等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历史规律信念、新道德观念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的增长共同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进步观。黑格尔强化了国家主义意识,马克思推动了世界主义理想。这些观念激励着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进而转化成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张文涛《西方历史观念的未来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新的历史观"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3-04-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在交锋与消融中渐渐蜕变。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在很大程度上鄙薄尘世烦恼;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中世纪的那种在枯燥的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而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种种进步的社会观念说明:西欧社会已经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社会迈进。

——摘编自肖杰《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生观变化》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以理性的利剑刺向封建制度的心脏——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启蒙运动者不仅攻击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宣扬的中心也非常清楚,唯物主义成为启蒙思想的精髓,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成为他们的最高信仰,科学及其运用成为行动的指南,自由、民主、博爱是他们政治的憧憬。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提倡“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和民主共和制。伏尔泰提倡理性和“理性王国”,主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或开明君主制。恩格斯指出,启蒙运动“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了国人们的头脑”。它为法国大革命这次“壮丽的日出”拨开了迷雾,提供了理论武器,清理了场地,设计了蓝图。启蒙运动是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摘编自陈紫华《启蒙运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迈进”在人生观方面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成为“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原因。
2023-01-08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等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1689-1799》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 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二: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 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 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2022-12-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2022-11-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人的学说跃居历史的舞台,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人是一切理论的根本和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主张以理姓作为审判台,克服人类的一切“迷误”,找到改造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出“天赋人权”“人道”“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以之启发人们的头脑。同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决战。与宗教神学世界观相对立。“人”的学说对于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具有进步意义。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影响在于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高一涵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借助卢梭等人的自然人性论、社会契约理论确立了“立人”,实现“人根本上解放”为目的的启蒙思想。受卢梭学说的影响,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把人看作是一切思考的出发点和价值核心,包括国家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能凌驾于人之上,更不可以借国家之名剥夺个人权利,国家是因为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获得合法性。可见,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借助人民主权理论确立了一种国家和个人的新型关系原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2-09-08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