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从古希腊文化中得以孕有和张扬的理性精神,在思想解放的极大推动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这种理性精神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人们从自然力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从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思潮的张扬到科学的大发展都充分证明: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生产力的提升、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欧洲画家放弃表现超人,转而描绘普通人,并将其置于表现的中心。这一时期,风俗画战胜了历史画,它描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和暴力、欢乐和绝望等形式,这样的画并没有描绘原始的现实或是理想的美,而是渴望把握世界的真理。这表明18世纪的欧洲绘画
A.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价值观B.深受现实主义思潮影响
C.深受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D.开始摆脱宗教观念束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思想的三种性质批判性:欧洲的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带有批判精神。康德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

辐射性:在欧洲的内部,思想之间的交流、辐射,从古到今是分不开的;欧洲的思想通过商业、传教、殖民、征服,逐步传到欧洲以外的地方去。

传承性:对欧洲任何世纪而言,任何一种思想,一个特定的国家,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思想家,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有一个一贯的东西,它既是断代的又是连贯的。

——摘编自陈乐民《敬畏思想家》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欧洲思想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运用具体的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
D.人民革命权利
2019-04-21更新 | 857次组卷 | 10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象山中学苏山分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史上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共同的核心主张是
A.反专制B.人文主义C.浪漫主义D.科学至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这反映了伏尔泰
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
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值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
7 . 欧洲某一时期政治新思潮存在三种主权学说,第一种坚持开明君主个人握有主权,第二种要求对主权加以分割,以防止任何一个权威变成专制权力,第三种坚持主权在民,又强调主权不可分割。这三种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按顺序对应分别是
A.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B.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C.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D.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马基雅维利“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孟德斯鸠“假如有一个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于是人民服从国君的基础立即丧失”“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梁启超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请以“君权”为主题,任选以上两则史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4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18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2015学年陕西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