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3 道试题
1 .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创立民主法治社会D.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2021-11-20更新 | 256次组卷 | 70卷引用:吉林省舒兰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7课 启蒙运动
4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021-10-11更新 | 551次组卷 | 28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启蒙思想家著作中提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最可能出自
A.《哲学通信》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6 . 追求人的解放是近代欧洲的历次思想解放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牛顿“才真正是伟大人物”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作者的政治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2021-09-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7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因此,对孔子保持尊敬,既是礼敬中华文化、重建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心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二   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孔子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伏尔泰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20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   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新华社伦敦20151022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
(2)材料二是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的赞美之词,当时伏尔泰为什么极力推崇孔子?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伏尔泰还有哪些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孔子可以作为复辟帝制的“敲门砖”?新文化运动彻底打倒了孔子的偶像形象,这场运动的功绩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021-08-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9 . “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这个“他”是(     
A.柏拉图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
2021-05-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瑜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中国形象不断被西方启蒙文化利用,从宗教上的自然神论到无神论、宽容主义,从政治上的开明君主专制、哲人治国到东方专制主义,中国形象已经经历了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済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筼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日之争。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及“争论结果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启蒙运动互鉴对方文化的异同。
2021-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